1908年,底特律Piquette工廠內,世界上第一輛以大量通用零部件進行大規模流水線裝配作業的汽車——福特T型車誕生,憑借260美元的親民售價和便捷的操控方式,T型車在隨后的十多年時間里創造了單一車型產量的世界最高紀錄,不僅讓美國成為“車輪上的國家”,還讓更多人看到了工業改變世界的強大力量。
工業時代促進了生產的規模化和效率的成倍提高,在福特獨創的工廠里,T型車從零開始到裝配完畢用時93分鐘,而在此之前,汽車底盤生產時間需要足足14小時。此后,以自動化、半自動化的工業流水線開始出現,被稱為剛性生產線。再后來,微型計算機的出現開始集中控制整個工廠和工藝流程,生產過程自動化進入到新階段。
經歷一個多世紀的發展,人類從蒸汽機為主的工業1.0時代,電氣化為主的工業2.0時代,信息化為主的工業3.0時代一路走來,迎來了智能化為主的工業4.0時代。伴隨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伴隨大量高端制造領域人才缺口,世界各國開始走向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全新工業時代。在國內,不僅是阿里巴巴的“犀牛工廠”、小米投資6億元、年產百萬臺高端智能手機的“黑燈工廠”、格力“黑燈工廠”等紛紛登場,各省、地區的人才爭奪戰也愈演愈烈,對高端智能制造業同樣渴求,在這背后,凸顯出我國在高端制造關鍵技術領域的缺口與空白。
為填補這一缺口,6位自動化行業資深專家,憑借多年科研積累和產業融合經驗,找到了“黑燈工廠”的關鍵底層技術突破口——柔性智造線技術,并成為首家躋身全球磁懸浮柔性智造線的中國企業,而這家來自上海名為果栗科技的企業,正吹響中國工業4.0時代的序曲。
柔性智造線開啟工業進化之路
工業時代前期,規模化、大批量生產產品往往需要剛性生產線支撐,剛性生產線滿足了社會對大量工業品的需求,并極大促進了社會物質資料的制造和補充。而當世界邁入消費結構升級的新階段,買方市場和消費者個性化、定制化、時效性要求的增多,這種剛性生產線已無法再滿足人們的需要。
亨利·福特曾有一句名言:“顧客可以將車漆成任何他想要的顏色,只要它是黑色的。”在1915到1925年間,福特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只使用價格低廉干燥迅速的日本黑涂料,而在那個時代,任何人想要一輛顏色不是黑色的個性化T型車,都需要再額外雇人或自己親自動手才能實現。
這在今天看來似乎不可思議,因為如今市面上任何汽車都不止一種顏色,而柔性智造線正是為了滿足人們個性化的需求而出現,它是一個自動化的生產制造系統,在最少人的干預下,能夠生產任何范圍的產品族,從而滿足“多樣化、小規模、周期可控”的生產要求,由于和剛性生產截然不同,因此以柔性命名。
“工業4.0時代下,市場差異化的需求,對生產線的要求越來越高。在工業化時代,定制經濟存在著很大瓶頸,那就是沒法上規模。工業化流程講究的是效率和批量化,而一旦要滿足個性化需要,就要靠柔性智造。”關注制造業模式轉型的研究員張乾(化名)表示,從剛性生產線向柔性智造技術發展是時代的必然,他同時以供給端角度進一步指出:
“從供給端來說,柔性智造同樣很有市場,因為如果為了滿足每一個產品,尤其是小眾需求,就去做一種模具,做一條生產線的話,投入成本是很高的,一旦需求量達不到一定程度的話,從商業上來講很不劃算。因此,在滿足一定產能的前提下,企業會希望盡可能實現生產的柔性化,讓多種產品能在同一套生產體系、同一條生產線上進行,這樣可以分散和降低投資風險和制造成本,福特和豐田等企業就是這樣做的,通過柔性生產線提供不同配置的汽車產品滿足不同人的消費需要,而這正是柔性智造的價值所在。”
實際上,早期自動化產線普遍采用皮帶式、鏈條式、齒輪和步進梁結構的傳輸線體,存在著生產節拍不可調整或者難調整、產線節拍受最慢工藝設備節拍限制、機械驅動部件維修維護頻繁等瓶頸性問題。特別隨著“精益生產”和消費產品市場迭代周期越來越短的現實壓力,制造企業迫切需要引入一種既能提高生產節拍滿足快速捕捉市場窗口,又能快速調整產品類型和生產節拍的柔性生產方式,這種產業升級的痛點問題,在磁懸浮驅動柔性線技術出現之后得到了有效解決,果栗科技CTO周金明以自主研發的iTS智能磁懸浮驅動傳輸系統為例:
“iTS采用磁懸浮驅動的原理,取代傳統皮帶傳輸,可以在同一時刻任意位置實現動子同步、異步獨立控制,互不干擾,適合同一產線生產多種產品,實現柔性智造,同時易維護占地小安裝簡單,具有速度快,精度高,高負載,無限拼接等特性。這樣帶來的好處是,解決了傳統輸送線更換難度大,后期產品升級成本高的痛點,通過動子自由控制、工位控制等方式,以直線或曲線軌道實現高效自動化生產。”
在硬核技術加持下,iTS智能柔性運輸系統顛覆了傳統機械自動化產線生產傳輸模式,將磁懸浮控制技術運用于工業制造柔性產線上,使柔性智造成為現實,并突破了在自動化柔性線領域一直被歐美國家壟斷的尷尬境地,也是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智造,實現工業轉型發展的必然基礎。
“柔性智造線”提升中國先進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
早在上世紀60年代,歐美發達國家便率先提出柔性化生產的設想,隨著柔性化智造理念的深化,其內涵和形式也在慢慢擴充。從精益生產(Lean Production)、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到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都被列入柔性化生產范疇,這其中,豐田推行、美國總結的精益生產最為出名,豐田汽車以此為核心在汽車生產過程中實現了降低消耗、提升效率、杜絕浪費、削減庫存的核心目標。
如今,以柔性線為基礎的自動化生產線在歐美國家占有率逐年提升,每年都有20%以上的速度增長,但在國內,相關領域受制于人,沒有自主核心技術的突破,造成工業轉型升級困難,國際競爭力下降的尷尬局面,因此,工業4.0時代不斷呼喚柔性智造的普及。
從行業角度觀察,不論制造業中最高端的汽車零部件裝配制造、半導體制造、3C消費電子加工組裝還是最常見的智能物流倉庫分揀、包裝印刷、食品加工等領域,柔性智造都能帶來降本增效、提升產品多樣化等重要價值,張乾(化名)以新能源領域為例:
“以新能源領域如今最為重要的電池電芯制造為例,柔性環形線的投入使用改變了以往三條線體才可以完成的產量,實現了在現有的生產空間里節約三分之二的生產空間,甚至更高,多工藝的產線上可實現同步或異步控制每一個運動中的載體(動子),重復定位精度可選,負載可控可選,產品數據均可實現實時數據互通,是一種巨大的效率進步。”
從市場角度觀察,以磁懸浮驅動柔性線為主的柔性智造也滿足了消費市場的期待,更個性、更環保、更面向垂直領域的特性使其開始主導“綠色制造”工業潮流。由于綠色制造所要求的低能耗、低損耗以及個性化生產正是柔性智造的強項,因此其不但成為工業4.0時代的基礎,也為人類面向綠色未來提供保障。
事實上,在過去幾年全球工業受到的疫情沖擊中,通過果栗科技智能磁懸浮柔性制造線,不少企業實現了陣痛中革新的突破。如今,一些工廠已能夠在一條產線上實現異步操作、同步操作、跟隨操作等復雜業務模式。據周金明介紹,果栗科技智能磁懸浮驅動傳輸技術支持生產線全域數字過程信息高速傳輸,完美匹配工廠信息化管理系統,使得制造商在訂單響應、制程品控和產品交付方面獲得快人數步的競爭優勢,這對疫情之后快速響應工業制造需求,滿足人們消費需求增長具有明顯的重要意義。
張乾(化名)認為,海外企業和國內企業面臨的痛點是相似的,而誰能率先解決以下兩個難題,誰就能占領智能制造的制高點,他表示,柔性智造面臨兩個方面的難點,一是軟硬結合的問題,產線靠軟件系統識別與調度,要把新產品的要求變成程序指令,這時,柔性程序要直接應用到產線上,就要對原有生產方式進行調整;二是數字化儲備的問題,根據客戶需求快速調整產品時,就需要生產者具有快速協調、快速交付的能力,這背后要實現數據的橫向打通與自動化生產、智能化分析。顯然,果栗科技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答案。
事實上,從歐美工業4.0的快速轉型和持續影響全球經濟發展能夠看出,無論對于任何企業,能夠快速完成產線切換,或者快速調整戰略的企業,擁有先進的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都將具備新一輪企業競爭核心能力。而如今全球柔性智造市場規模達到上千億元,行業中參與競爭的四位玩家包括德國的Beckhoff、美國的Rockwell和已經被ABB收購的瑞士B&R貝加萊,果栗科技是首家擁有磁懸浮柔性智造線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企業,在這背后,是其團隊對柔性智造的深入理解。
助力“中國智造”站在制高點
“在19世紀的工業革命期間,人們曾見證世界上的不同國家之間產生巨大的鴻溝。當時,人類掌握了新的能源,掌握了蒸汽機、石油、電力、無線電,這賦予人們新的技術和工業力量,使得人們能夠更便捷、更豐富、更有效率地從事生產。但這種新的力量并非為所有國家平等地共享,事實上,只有極少數國家,比如英國、法國、德國,然后是日本和美國,它們引領了工業革命的浪潮,并憑借新的力量征服和主導了未工業化的國家。”
《人類簡史》一書中,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提到了工業革命引發的不平等。事實上,進入工業4.0時代后,類似的事件正在重演。曾經的工業強國依然在積極部署制造業發展戰略:美國提出《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德國提出《工業4.0戰略》,英國提出《英國工業2050戰略》,法國提出《新工業法國》,中國制造業企業同時面臨著內部挑戰和外部環境變化的雙重壓力。
針對于此,2015年5月,國務院正式印發《中國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并明確提出: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10%。這意味著,數字經濟的轉型升級將是我國經濟轉型的核心驅動力,未來十年也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窗口期,在這一重要歷史窗口期內,促進我國工業轉型升級的核心推動力之一,便是柔性智造。
2019年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的《關于促進制造業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的實施意見》指出,鼓勵企業技術創新,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生產,豐富產品種類,滿足差異化消費需求。2019年11月,國家發改委等15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其中要求推廣柔性化定制。通過體驗互動、在線設計等方式,增強定制設計能力,加強零件標準化、配件精細化、部件模塊化管理,實現以用戶為中心的定制和按需靈活生產。
在當前復雜環境中,制造業面臨著諸多挑戰,從企業內部看,包括低成本的小批量制造、更短的產品生命周期要求、更短的交付時間要求、更低的單件制造成本、高級技工經驗的工人流失、產品追溯和品質要求等都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具體問題。從外部環境看,消費者具有更大的主導權,大數據、云計算、移動、社交化、3D打印、機器人等技術發展將顛覆舊有的制造模式,跨界融合、制造業服務化的趨勢也日益顯著。
面對這些挑戰,果栗科技打造的柔性智造系統實現了從生產規劃到工藝編程再到生產報告的信息流自動化,將單個獨立的加工工序集成到一個靈活的程式中,并使制造階段和物料流完全自動化,為生產加工過程“穿針引線”,也成為越來越多企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引擎”。從長遠來看,果栗科技自主研發的“智能柔性直驅環形線”磁懸浮技術解決方案,將更進一步推動中國企業走向工業4.0,并強化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吳曉波曾提出中國制造業正在走向“新四化”,即制造智能化、組織柔性化、平臺賦能化、產品國貨化。事實上,消費需求的變化正在倒逼生產商和服務商改變傳統模式,逐漸走向以消費者為導向的創新型道路,柔性、快速反應的供應鏈正在成為企業競爭力之一。工業4.0的核心優勢是生產過程的智慧化,以及終端產品的個人化,這兩點結合起來就可以形成難以替代的客戶粘性,最終為率先采用工業4.0解決方案的企業構筑落后者難以企及的市場領先優勢。
在全球制造業開始向工業4.0演化的當下,要實現工業4.0的兩個核心目標,必須要解決自動化產線工藝設備之間生產節拍協調和工藝設備靈活調整配置的難題,傳統自動化產線中采用的皮帶式、鏈條式、齒輪和步進梁結構的傳輸線體不能方便地調整生產節拍,更難以根據工藝設備性能的提升提高傳輸速度,而且傳統傳輸技術普遍的結構龐大、占地面積大,在當今廠房成本和人力成本飛漲的時代,總設備擁有成本(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不斷攀升,使得客戶對創新的磁懸浮驅動傳輸技術從普遍觀望到爭相采用,當先導性客戶在實際應用中驗證了磁懸浮驅動傳輸技術帶來的柔性配置、高效節拍的強大優勢后,便開始在量產線中大量應用磁懸浮驅動傳輸技術來驅動龐大的產業鏈運轉。
正是憑借深厚的電磁驅動技術積累,果栗科技準確判斷了中國制造2025和全球工業4.0制造的關鍵所在,及時在國內市場推出了iTS磁懸浮驅動傳輸系統,為國內及海外客戶提供高性能柔性線傳輸解決方案。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參與者、產品、生產過程三要素進一步走向“智慧化”,協同互聯并形成新的價值網絡,柔性智造的重要性將被越來越多先進企業感知,中國工業4.0的先行者們必將率先實現突破并站在行業制高點。